中国茶叶:人工智能识别茶树病虫害的应用与展望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中国茶叶:人工智能识别茶树病虫害的应用与展望

人工智能识别茶树病虫害的应用与展望

杨奉水,王志博,汪为通,张欣欣,孙亮,肖强摘要:传统茶树病虫害的识别主要依靠专业植保人员的现场诊断,难以满足现阶段茶园大规模种植发展的需求。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应用人工智能识别茶树病虫害已成为建设数字茶园的重要部分。文章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在茶树病虫害识别技术上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茶树病虫害识别技术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展望了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在茶树病虫害识别、监测和预警上的应用前景。

我国茶树病害的发生趋势与绿色防控

陈雪芬摘要:综述了我国茶园中主要病害的发生趋势与为害情况;提出了茶树病害防治时应考虑的3条原则:绿色和协调、健康和安全、高效和低毒;介绍了茶树叶部病害和茎、根部病害的防治措施以及农药的安全使用方法。最后讨论了我国对茶炭疽病的致病菌种类的研究和茶云纹叶枯病致病菌的命名提出两点讨论。

茶树种子贮藏及提高活力方法研究

林瑾,郑鹏,陈玉春,刘少群,孙彬妹摘要:茶树种子播种对农业生产有重大意义,而茶树种子保存对播种具有重要作用。茶树种子在通过品质检验、活性检测后,结合合理的贮藏方法可实现长期保存且仍具有较高的活力遗传性和发芽率。文章总结了有关茶树种子活力鉴定、贮藏特性、发芽率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问题,探讨茶树种子品质检验标准、贮藏条件和贮藏方法,以期为今后茶树种子保存、繁育等有关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2022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胡晓云,黄桑若,刘晓宇

摘要:以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研发的“中国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简称CARD模型2)为理论工具,延续2011年开始的“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研究”专项课题,通过多方调研,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对2019—2021年3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调研、甄别、赋值、评估,得出2022年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结论。同时,以本次专项评估数据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我国茶产业相关数据和信息,研究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茶树全基因组生长素反应因子(ARF)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田时雨,张蓓林,雷阳,封闻,吕立堂摘要:生长素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作为调控生长素应答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对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结合茶树基因组数据,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共鉴定出25个ARF基因,并将其命名为CsARF1~CsARF25。可将它划分入5个亚族,同一亚族内的基序和保守结构域相对保守。通过对CsARF顺势作用元件的分析,发现其可能参与茶树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和调控茶树的生长发育。通过转录组基因表达情况分析,CsARF在茶树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有很大区别,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CsARF参与调控茶树的生长发育,qRT-PCR验证分析结果趋势与转录组数据基本一致,也从侧面验证了这一结果。研究结果可为茶树ARF基因家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蜜桃香型调味茶中4种常用香料

段联勃,符海霞,雷华美,曹士先,徐杰摘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蜜桃香型调味茶中4种常用香料含量的方法。方法中γ-十一内酯(桃醛)和δ-十一内酯的定量限为0.02 mg/kg,γ-癸内酯和γ-十二内酯的定量限为0.05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重复性好、成本低,能满足调味茶中香料成分分析及传统茶类中非法添加香料的检测需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栗香型绿茶炒制技术研究

赵容波,黄怀生摘要:使用槠叶齐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采用传统炒青工艺加工栗香型绿茶,对烘二青后的在制叶分别使用常规工艺和改进工艺进行滚炒,对不同滚炒方式的各个工序点取样,进行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滚炒时间的增加,在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呈波动性变化,但未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其中,温度设置280 ℃,开启排湿风扇滚炒30 min下机,在115 ℃下提香30 min后90 ℃提香1 h可充分固定茶叶香气,所制的栗香绿茶品质最佳。

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刘志远,马培衢,陈钰文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信阳毛尖是信阳农民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生态富民产业,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发挥当地比较优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文章分析信阳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发展理念,把握技术创新和改革创新双驱动,坚持多体系协调、产业化与生态化并进,抓住茶旅文融合式开放发展、新型合作式共享发展等对策建议,为信阳毛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人工智能趋势下基于AHP-模糊数学的茶业机械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综合评价研究

林东艺,陈加友,黄艳,张玥,薛志慧,高进忠,林金科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将其融入新农科课程已经是一种趋势。在此背景下,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开展了“人工智能+茶业机械”创新教育改革以培养高素质行业人才。为综合评价该教学改革的效果,对2018级和2019级茶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AHP-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教学改革后的教学质量评价为“很好”,学生接受和认可程度高,将人工智能与茶业机械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深化与推广。

历史上的贵州茶区及其特征探析——基于明清以降的文献记载

赵馨语,代新龙,肖正广摘要:贵州作为茶树的源产地和核心地带之一,产茶历史悠久。从唐朝至元朝,关于贵州茶的产地已有零星的记载。明清以降,贵州茶区逐步扩大。明代贵州建省置茶

仓,产地由北至南逐步扩大,黔北、黔中、黔南产茶县数增加,黔东南次之;清代,产茶地域跨越贵州全省各州、府、厅、县、乡,茶叶种植区域不断扩大,产量迅速增长,成为全国重要的产区之一。文章通过对贵州茶史资料的梳理,按区域划分对明清以降贵州各地州茶叶产地分布及其特征进行探析,以期为贵州茶史研究提供参考。

来源:中国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